厂长的话
近期,厂长了解到部分私募陆续在抱团“低波红利”,仿佛除了高股息板块外,没有其他有持续性的概念,大家也非常的迷茫。
站在当下的维度,淡水泉在月度观点里阐述了对2024年的投资布局。
通过调研,淡水泉发现有很多企业加大海外业务,或瞄准未来具有结构性增量的领域,除此以外,淡水泉还分享了对科技创新、新消费板块的理解。
今天也是把全文分享给大家,后续也会不定期分享部分私募的精彩观点供大家参考。
在微观企业中找结构性亮点
12月,A股市场延续震荡调整态势,沪深300指数创下新低。全月,上证指数收跌1.81%,沪深300指数下跌1.86%,创业板指数下跌1.62%。全年看,A股市场呈现先扬后抑走势,上证指数全年跌幅3.70%,沪深300指数下跌11.38%,创业板指数下跌19.41%。
2024年的投资信心来自哪里?我们的看法是,信心来自于微观企业。众多不躺平、不放弃的企业让我们看到希望。
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场景:很多优秀企业创始人仍拼搏在一线、“二代”传承者与“一代”创业者合力拓展市场、技术能力深厚的企业家扎在一线开发具备颠覆性的新产品。
还有很多企业加大海外业务,或瞄准未来具有结构性增量的领域,加大新产品开发。这种企业家精神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全球对比角度看,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例如,华为手机芯片实现突破,中国成为全球电动车研发设计基地,打破了100年来汽车设计在欧美的历史。
世界经济论坛截至2023年12月在全球选出的代表制造业领先能力的153家“灯塔工厂”中,中国占据62家,美国11家,德国7家,日本3家。
中国的这一占比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大致相当。每一轮的经济周期都是优秀公司穿越周期,超越对手的机会。
低预期是投资的朋友
低预期是投资的朋友。如果2023年初的普遍乐观事后被证明是一种集体性误判,2024年初的普遍悲观是否也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共识性过度悲观?
2023年市场流动性宽松推升防守类资产、微盘股的表现。2024年在政策累积效应逐步发挥作用、经济基本面有望得以企稳好转背景下,市场跷跷板另一面的资产也有望得到表现。
2024年股市的最大机会可能就来自于市场情绪修复之后的估值弹性。
结合宏观视角的梳理和微观调研,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向来寻找机会:
1、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下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过去几年的地缘政治演变、疫情中断供应链的背景,催生了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也催生了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开辟新增长曲线的势头。
2023年,A股企业在海外新设立子公司/生产基地的总数量接近100家,是2022年的两倍,2021年的三倍。其中80%来自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化工、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很多讨论将当前中国企业的出海比作全球化2.0,中国经济正处于走向国际化的节点。
2、存量经济及供给侧出清下的“剩”者为王:
过去几年,中小企业经历供给侧出清,优秀公司在行业结构优化,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过程中,获得新的市场份额,并基于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竞争优势,提升股权回报率。
在化工、建筑材料、农业等领域都有这类具备穿越经济周期能力的企业存在。
3、新一轮科技创新产生的机会:
各行各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包括概念阶段、破局以及大规模商业化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类型的机会。
新的一年,我们将从两个方向着手:
第一,自主可控技术突破之后形成的进口替代机会,涉及的领域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消费电子等。
第二,科技创新方向带来的机会,表现为智能化、电气化、数字化趋势。比如智能驾驶、AI、卫星互联网、工业自动化及软件应用、工控系统等。
除此之外,一些趋势性主题也值得关注:在人口结构改变方面,未来几年具有更大支付能力的人开始进入老龄化,带来医药、医疗、康养护理等需求;
由此伴生的年轻人的新消费需求、家庭资产中住房投资比例下降后溢出的出行、体验式消费等方面需求。
在企业改革方面,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包括民、国企)正在经历一轮自身驱动的改革,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提升股东回报,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效率,通过并购增强竞争力。这些改革措施带来的机会也值得关注。
在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背景下,那些面对困难仍持续开拓市场、创新产品、增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更值得重视。他们不仅提供了不确定性环境中的确定性,更提供了股市的投资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汇网无关。
金汇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
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