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SH603259)$
CXO龙头再遭”打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面对?
原创 旧梦/又一 深蓝观 2024-01-28 19:52 发表于上海 听全文旧梦 又一 | 撰文
又一 | 编辑
1月26日(美东时间周四晚),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等两位议员,在众议院提出一份《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这份目的是“防止外国对手窃取敏感的美国基因数据和个人健康信息”的法案,提到了中国的两家公司华大基因集团及其子公司华大智造以及药明康德(WuXi AppTec)。
这份提案,将国内刚刚从股市泥潭里抽出半只脚的A+H生物医药指数,又无差别打击了一下。
关注中美两国生物制药领域的产业人士们觉得奇怪,这类有关中国公司法案的提出,并非“新鲜事”。
在目前时点下,除了以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为代表服务海外大厂的CRO公司以外,生物医药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内需主导的赛道,受到海外政策的影响应该有限。
然而,从2022年的UVL(未经审核名单)事件算起,这已经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第四次受到中美地缘政治风吹草动的影响,每次都会带动全体中国医药各领域一起在二级市场震荡。
每次,都是其中的龙头公司引人关注。这并非药明康德经历的第一次此类震荡。药明生物曾在2022年2月8日,因为UVL事件(参见:CRO暴跌下的冷思考),盘中股价最低拉到-31.6%,最后以一个-22.77%收跌。但此后在当年海外降息的“乐观预期”之下,甚至有一波上涨。
和产业界人士的意外不一样的是,一些关注中美关系的法律专业人士,对于此次《生物安全法案》被议员提出后,市场的即时反应并不奇怪:“和之前uvl的反应是一致的,后期看情况(股价)也会有修正的。”
-01-
提案≠法律
一项法案,落实为法律,环节众多,时间漫长,尤其是在选举年,立法并非第一优先事项,“不知为何会带来市场那么大的反应。”
上海元达温斯顿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詹凯提到,在美国,一项法案到最终落实为法律,一共分为数个步骤:
首先,法案由国会议员(众议员或参议员)提出。
其次,委员会审议。提出的法案会被送到相关的众议院或参议院委员会。在委员会阶段,法案可能会进行讨论、修改和投票。
然后,院内辩论和投票。如果法案在委员会获得通过,它将进入整个众议院或参议院进行辩论。在辩论结束后,会进行投票。法案需要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都获得多数票才能继续推进。
再然后,两院协调。如果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文本有差异,它们需要协调一致。这通常是通过成立一个两院协商委员会来完成的。
最后,总统签署。两院通过后的法案会送交总统。总统可以签署该法案使其成为法律,也可以否决它。如果被否决,国会可以通过两院三分之二多数票的方式推翻总统的否决。
在整个过程中,法案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政党、利益团体和公众的影响,其最终成为法律的可能性取决于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谈判。
如今,此项《生物安全法案》仅仅是由议员提出,尚未进入“第一步”。一项法案的提出,在经历每个步骤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方激烈的辩论,妥协和利益交换,最终成为法律的概率极其有限。
议员提出议案,在美国是比较经常的行为。美国国会每两年一届的会期中,议员们提出的议案数量通常是数千件甚至上万件,但最终签署为法律的可能只有几百件。
此次提出《生物安全法案》议案的几位议员来自两党两院。
大约一个月前,2023年12月,一份编号为“S3558”的类似法案,已由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主席加里·皮特(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比尔·哈格蒂(Bill Hagerty)等参议员,在参议院提出。
在此前的几年中,这几位议员曾以威胁美国安全为由,提出多项限制美国和中国公司进行交流的议案,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社交软件等领域的中国公司都有涉及。
1月26日,提出同一份法案的共和党议员迈克·加拉格尔是众议院成立的一个“中国特别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负责研究并建议国会采取行动阻止中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进步”。
他曾经参与提出“美洲开发银行透明度法案”。该法案将要求财政部向国会通报中国在美洲开发银行的策略,并“要求美国利用其影响力提高美洲开发银行的透明度,并减少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
共和党人比尔·哈格蒂和几位议员于2023年4月份,要求拜登政府“对中国的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及其在美国的直接或间接运营进行进一步调查和采取行动”。2023 年 12 月 13日,他在众议院提出《可信外国审计法案》,要求“中国公司使用外国独立审计师来保护美国投资者和资本”。” 共和党人比尔·哈格蒂曾以反华、反亚裔的言论,受到亚裔人士的批评,认为他推动了“亚裔仇视”。
一位专业人士认为,这项《生物安全法案》提到的信息,在2024年《国防预算法案》的草案中被提及,牵涉到的公司是华大基因,但这部分最终被拿掉。
在法律人士看来,反倒是2024年的《国防预算法案》中提及某些公司,更令人紧张。“因为这个法案是非常庞杂的,涉及多个领域、多家公司,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打包’通过。”当初《国防预算法案》中有关生物技术的部分被拿掉,可能主张这一领域的人士又会单独拿出。但当《生物安全法案》提出后,因为针对某一领域,有更多细节、更加具体,涉及到的产业也比较集中,会激起的讨论和争辩,反倒比这一领域打包进《国防预算法案》通过的难度要大一些。
-02-
“无厘头”的提案,经不起推敲的细节
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无论如何,CXO不该是被行政打压的那个。
CRO企业的运营底线是合规,药企和CRO之间有严格的保密协议和防火线,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中国的CRO之间竞争激烈,突破和客户的保密协议,相当于自毁长城。
尤其是当中国CXO以效率和成本优势,嵌入世界生物制药产业链时,如果因为政治因素,进行产业的全面打击,最终会拉高了海外制药公司的研发成本,其根本也将影响到美国通胀削减方案的落地情况。
CRO的本质是一个“制造业”。
美国喊了很长时间的制造业回流,但长期买单的却是制药公司本身。在美国自由市场的环境之下,企业考虑的还是成本和效益,只要解决了风险偏好问题,就不会去顺从政客们的意志,因为中外无论是“人口红利”亦或是升级后的“人才红利”,中长期看都是一条铁律。
政客们的思维,并不是遵循专业规律,找寻事实线索,而是选择能触动听众们神经的东西。
比如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论”;
WuXi Apptec presents a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产业链从业者,大家业务都会跟基因、病毒、多组学等等打交道,如果药明康德有这类嫌疑,那么全球任何一家从事新药研发的公司,都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可能性。
再比如所谓的赞助;
According to PRC press, WuXi Apptec has sponsored Military-Civil Fusion events in the PRC.
“”是海外经常会去打的一张牌,但放眼全世界,有相当一部分技术的确是诞生于军工,但这是技术发展规律的一种,跟“具体的公司支持军工发展”有着天壤之别。海外各种智库研究了中国的很久,但直到如今也没有拿出过一些很具体的案例。如今这项帽子又扣到了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
而美国政客们谈到的的军工基金入股药明,来影射公司被政府和军方控制,论据竟然是一个二级市场基金。
WuXi AppTec has received investments from a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Selected Hybrid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这个所谓的Fund是一个精选主题的基金(二级市场基金),其根本是二级市场的买卖,属于构不成任何所谓“控股”或给到企业提供实质融资的行为。事实上这只基金几乎重仓过大多数的热门市场板块,比如食品饮料、保险、银行、家电、房地产,以及医药……
最后,议员们提到的药明康德给军科院人员颁发奖项,原因也是对其在公卫领域里的突出贡献;
According to PRC press, WuXi AppTec has granted awards to PLA researchers and invited PLA institut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company awards.
这里面提到的奖项是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是为了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进步和发展而设立。志在奖励优秀的生命科学领域中青年学者,评选标准和科研能力、经历、成果相关。
而中国因为科研体制原因,有部分机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学研究或医院,是单位挂靠的问题,支持该机构的科研人员关于公卫方面的工作,和这和“支持军队”完全是两码事。这样的误读又进行无端的质疑,实在是望文生义所致。
-03-
如何应对?
药明生物曾在2022年2月8日,因为UVL事件(CRO暴跌下的冷思考),盘中股价最低拉到-31.6%,最后以一个-22.77%收跌。但此后在当年海外降息的“乐观预期”之下,甚至有一波上涨。直到2023年,在整个宏观利率不确定,叠加上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景气度下降,才一直陷入下跌的疑云。但从其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至少从营收的规模来看保持着持续增长。
而从UVL事件以来,药明生物在2022年继续延续了新冠后的大分子CDMO的景气度,仍保持一个良性增长,直到2023年开始增速下滑,平心而论,这段时期整个生物药产业都是处于一个增速放缓的状态。
至于药明康德,因其业务的全面性,加之有新冠口服药的订单催化,即使在2022年一个高基数上仍录得新一个财年的正增长。虽然这和CXO业务有一定周期长、业绩落地有一定延时性等特点有关,但总的来说,根本还是跑赢了其所在的小分子行业的增速,并始终承接住了市场“热门”的需求。
不过这一次,二级市场的巨幅波动一定程度上也和当下整个A+H的环境有一定关系。但回到行业,这几次事件也给中国的出口型公司越来越多的警醒。
“对出海的中国企业,目前来说,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类似于美国的这种各种监管法案,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其实会蛮大的。企业需要注重这方面的一个风险,在合规的上面要多做投入和准备。”
对政策法规方面的这种关注度要提升。美国大药企面对相关法案的处理非常值得借鉴。他们常年有代言人去关注和维护关系,一遇到事情的时候,这种长期关系才会起作用。如果一有事,再去找人Lobby,就会比较被动,需要了解美国社会的游戏规则。”这是一个律师的建议。
合规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提上日程。
“比如说像华大基因,涉及到美国的数据是否会影响国家安全,可以提前做一些工作。找一些第三方的机构,来做一些通讯、安全方面的背书。或者内部的数据传输的机制,可以向媒体公开” 。上述律师建议到。
这是中国的企业走向全球舞台必然会面对的挑战。它不是来自于具体的竞争对手,而是自上而下全面的、系统的,包含市场和政策的重新认识和挑战。国内各行各业的一些头部企业已经趟出一些经验,或正在经历一些考验。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汇网无关。
金汇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
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