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又回来了,要追吗?

2024-01-30     网友

自从上周二大盘触及2724.16的阶段性低点后,三天时间就收复了2800点和2900点两个整数关口。上周的大A,真有点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意思了。

话说,你认为2724.16点会是这次熊市的底部吗?

不管信与不信,据说很多人都已经有了踏空的感觉。

政策一直出到你相信

现在救市已经是明牌了,力度很大,决心也很足。所有重要部门都下场了,出钱的出钱,出政策的出政策。

下面列举一下上周新出的政策,不用多说,大家细品。

周一,国常会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周二,证监会表示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深化投资端改革,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充实应对市场波动的政策工具,及时做好风险对冲,守牢风险底线。

周三,证监会首次提出“以投资者为本”建设资本市场,这是一句暖心窝子的话;同一天,央行的降准和定向降息也来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周日,证监会宣布自1月29日起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开始实质性封堵做空漏洞。

去年被股民大骂的金帝股份,就是因为上市首日出现大额融券做空,实际上是重要股东的变相减持。大家对这个制度漏洞诟病已久,甚至有人放话“转融通一日不停,一日不回A股”。

现在,转融通停了,回来吗?

“中特估”卷土重来

上周扛起反攻大旗的还是“中特估”: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大涨9.78%,上海国企指数上涨7.63%,央企创新指数上涨6.49%,上证央企指数上涨6.08%……

似曾相识的一幕。

2022年10月初至2023年5月初,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第一次在A股市场大显神威,“中字头”大象起舞,央企国企硬生生往上拔了一波估值。

Wind紧跟潮流上线的“中特估指数”,在此期间大涨了45%;个股方面,最疯狂的中国科传,涨幅高达581%。从此,“中特估”在A股市场留下了名号。

这一次“中特估”卷土重来,起因还是政策的推动。

国资委上周吹风,有两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一是将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关要求,围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推动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央企国企的重组将会加速?

广大股民已经开始浮想联翩了:南北车合并时的行情还历历在目,去年成飞集团入主中航电测,也让中航电测股价连续收了八个20cm的涨停板……

二是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及时通过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虽然只是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细则出台,但确实鼓舞了士气。

不少机构已经把“中特估”看成是一季度的市场主线了:毕竟去年只是一个“中特估”的新提法,就让央企国企涨了七个月;这一次有了更具体更超预期的政策,“中特估”行情应该更给力才说得过去吧?

上周四,中石油出现了罕见的涨停(上一次还是在2015年7月),“中特估”来势汹汹。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报观点:中国国有企业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预计中石油改革正走向“淡马锡模式”,即公司可以透过多种方式创造价值,派息率和股息可以持续高企。

还是这么割裂

上证指数四连阳,但很多人的感觉是赚指数不赚钱;或者说,自己持仓的基金踏空了。

行业涨幅榜前三的大哥:房地产行业大涨8.98%,建筑装饰行业上涨6.84%,石油石化上涨6.80%。另外,煤炭、保险、证券等行业上周的涨幅也都超过了5%。

但基金重仓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半导体、光伏、新能源车等,却都还是下跌的。

市场割裂到了极致,上周开启的反弹行情,只是中特估的狂欢、价值和周期行业的盛宴,科技成长行业终究还是错付了。

这里重点说一下上周最大的黑马——房地产。

半夏投资李蓓刚刚止损了地产股,房地产行业就迎来暴力反弹,“底蓓离”的技术指标火了。

上周地产行业的救市政策相当密集,大家终于感受到一点儿热乎气了:

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城市扩围,可享受专项债、PSL等政策支持;

央行和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房企存量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国新办发布会强调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

住建部上周五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第一批项目“白名单”预计将于1月底前落地并争取贷款;

上周六,广州宣布购买120平方米以上住房不纳入限购范围,另外,出租或者挂售的房子,核验时都不算套数;广州实质上已经算是全面放开限购了。

从房地产行业的各项数据来看,最坏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了。上周政策推动的放量大涨,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

但房地产行业连跌四年,确实让人心有余悸;行业大趋势转向的情况下,抄底需要勇气。李蓓说要等地产销售回升、房价企稳再重新买入,“鱼吃中段”。

反观科技成长行业,最近的逆风还是不少。

美国一个反华议员提了一份法案,说要制裁我国一些涉军的创新药企。由头是,药明康德等CXO龙头,成为了某风格漂移的基金的重仓股。

就是这么无厘头!

不出意外,A股CXO板块上周五还是扑街了,跌得那叫一个惨。看来,中特估大涨并不能说明市场信心恢复了。虽然相关上市公司盘后出来安抚,说这个提案通过的概率很小,但投资者已经被吓怕了。

另外,美国商务部长上周五也放话正在尽全力阻止中国获得算力,美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止中国利用美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

我们的科技行业整体上还是受制于人,二级市场时不时会受到一些意外的伤害,让人无语。

现阶段,还是找机会向“中特估”靠拢吧,最起码有国家队的加持和政策的关爱。

“中特估”又回来了,要追吗?
333
714
426
分享
收藏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汇网无关。
金汇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
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提示

确认要删除这条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