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年内黄金突破4000,白银突破50,铂钯突破1800

2025-09-17     网友
汇通财经APP讯——RJO期货公司高级大宗商品经纪人丹尼尔·帕维洛尼斯(Daniel Pavilonis)表示,若美联储在周三重启降息周期,美元走弱、消费通胀上升以及关税引发的供应短缺等因素叠加,可能会催生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局面——到年底,不仅黄金,白银、铂金和钯金也将创下历史新高。在本周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前,帕维洛尼斯称,美联储几乎别无选择,只能满足市场预期并实施降息。他表示,“我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所有经济数据都在反映一个事实:通胀情况参差不齐,此外,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指标都显示其正在走弱。基于美联储的双重使命,他们必须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支持。”帕维洛尼斯指出:“自伯南克时代以来,美联储的行事模式基本上是引导市场了解其预期。如今美联储实质上已被迫降息,在当前节点,他们已无法退缩——劳动力数据的修正结果实在太差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周一在“真实社交”(Truth Social)平台上发声,呼吁美联储在9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前大幅降息。他写道:“‘为时已晚’——必须立即降息,且降幅要超过其原本的设想。这样房地产市场才会飙升!!!”但帕维洛尼斯预计美联储不会在利率问题上超出市场预期。他说,“我认为不会出现50个基点的降息或类似幅度的调整,更有可能的是连续降息,到年底前累计降息三次。”他表示,金价走势反映了市场对经济走向的普遍共识——即通胀将再度抬头。他解释道,“黄金市场将当前环境视为通胀黏性犹存的状态:现在我们通过降息来支撑劳动力市场,而这可能会产生‘牛鞭效应’,在未来引发新的通胀浪潮,我认为无论是各国央行,还是普通民众,都在将黄金作为对抗通胀的终极对冲工具。”帕维洛尼斯称,通胀问题的另一面是债务螺旋。他表示,“从历史上看,政府摆脱巨额债务的唯一途径是通过通胀稀释债务,这是数十年来经济运行的固有规律。我认为这是当前局势的另一个层面:各国央行意识到必须增加黄金持有量以对冲风险,普通民众也在寻求对冲手段。我认为这就是当前市场正在发生的情况。”帕维洛尼斯表示,当前经济环境令人联想到尼克松和卡特政府时期的通胀经济,这也是他对大宗商品整体持看涨态度的原因。他说,“我认为当前局势正在重演20世纪70年代的一幕——显然出于抗通胀的需求,黄金作为财富储存手段,成为了最具价值的大宗商品之一,但我认为其他金属现在也将开始迎头赶上。钯金似乎是绝佳的买入标的,铂金正在走高,白银则有望突破50美元关口。”帕维洛尼斯指出,尽管部分经济领域正在走弱,但最成功的科技企业正进行大规模投资,不仅涉及新建数据中心,还包括芯片制造厂及其他工业级科技项目——而所有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且稳定的金属供应。他说,“以钯金为例,超过40%的钯金产自俄罗斯,美国能从哪里获取这些金属呢?我们长期以来将采矿等相关产业外包给其他国家。而在关税影响下,现在我们必须自行生产大量此类金属。我认为这加剧了‘牛鞭效应’:市场对金属存在需求,但我们却无法满足供应。这种情况将持续存在。”帕维洛尼斯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另一个趋势——私人资本投资大型政府项目——也可能重现。他表示,“70年代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美国及全球多个项目面临高利率和政府高负债的问题,它们需要通过养老基金、401K计划(美国退休储蓄计划)和共同基金引入私人投资,这是当时基础设施项目获取资金的方式。我认为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此类情况。以芝加哥为例,这座城市需要新建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但自身负债累累。”帕维洛尼斯称,这类公私合作模式可能呈现多种形式。“例如,市政当局发行债券,私募股权公司购入这些债券,”他举例道,“我认为越来越多的项目将通过这种方式推进。这无疑会拉动需求,基础设施项目很可能成为诸多金属需求的又一增长点。”他表示,推动此类投资的动力也可能来自供给端。帕维洛尼斯指出,“看看货币市场基金中闲置着多少资金,这些资金需要找到去处:既要获得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又要避开股市等风险资产。而基础设施项目发行的债券,或许将带动大量就业岗位的产生,并推动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这将拉动铜及其他工业金属的需求。”帕维洛尼斯说,“归根结底,我认为这将成为未来的一大驱动力,尤其是在就业市场持续疲软、需要重振就业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好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支撑贵金属板块的“完美风暴”,帕维洛尼斯预计,贵金属价格将很快反映出这一趋势。帕维洛尼斯表示,“我认为黄金到年底将触及4000美元/盎司,甚至可能更高,白银将突破50美元/盎司。铂金和钯金方面,钯金可能稍显滞后,但到年底两者都将达到约1800美元/盎司的水平。”
业内人士:年内黄金突破4000,白银突破50,铂钯突破1800
376
516
103
分享
收藏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汇网无关。
金汇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
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提示

确认要删除这条内容吗?